前言:
某領域系統理論的誕生,是在思考總結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之后,才形成的,之后這個理論雛形反過來指導各類實驗驗證活動,然后再總結發展完善,成為最新的理論系統。
昨天在沈陽與李學偉老師吃飯,席間討論幾個問題,引發了這個帖子。
魚粉問題
生產中,遇到了一個現象:保育豬階段和哺乳母豬階段,用不用魚粉,用的多和少,效果差異顯著,無法超越。而肉雞、蛋雞,現階段無魚粉配方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,問題來了:到底魚粉有什么好呢?
某些飼料公司的方案,用了遠遠超過NRC標準的晶體氨基酸,效果反而最好。
乳仔豬料,皮毛好壞,決定每日能量攝入量,問題是:除了葡萄糖,他們更多的是用什么成分作為能量載體呢?這個問題,可以參考魚類的能量系統。
飼料配方中,高消化率的蛋白質原料,占全價料的比例?為了達到經濟最佳化,這個比例應該與原料價格、動物生長階段(消化能力)、每日采食時間間隔(采食方式)等,呈現一個相關關系。我,我們的習慣,保育期可以占總蛋白質20%開始,逐步降低到10%。
各類可以采用的高消化率蛋白原料:血漿蛋白粉、全蛋粉、魚粉、腸膜蛋白、水解小麥蛋白、高水溶蛋白發酵豆粕、
奶牛料的形式:TMR與粉料相比,效果提高10%以上,就是草料同步消化吸收的結果。
參考最近的幾個帖子:http://www.46789ba.com/thread-542241-1-1.html
該貼已經同步到 山中的漫游者的微博 |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,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,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(010-82893169-805)。